小猫有蛔虫怎么处理?
体内驱虫,一般建议3个月一次,以防绦虫病、蛔目等寄生虫的感染; 体外驱虫,一般一个月一次,以防蜱虫、跳蚤等寄生虫的感染。 当然,具体驱虫频率要根据猫咪实际接触环境,以及自身卫生情况而定。 如果铲屎官能够做好个人卫生,定期给猫咪清洁护理,一般不建议频繁使用驱虫药。
但倘若猫咪已经感染了寄生虫,并且出现了相关症状,则必须立即给予治疗。 首先,要切断传染源,将猫咪用过的餐具、玩具等物品高温蒸煮或暴晒消毒; 其次,如果家里还有未成年的小猫,应隔离喂养,以免传染,并尽快带小猫去注射疫苗; 最后,带上猫粮和清水,到无虫害的空旷地带放浪形骸一番,彻底洗个澡,保证清洁。
对于成年的健康猫来说,只要注意环境卫生,一般不易感染寄生虫。 但若发现有幼虫在眼皮里爬动,或在耳道、消化道等部位发现幼虫,应及时请兽医进行杀虫处理。 若是幼猫,可每次喂服适量阿苯达唑溶液(按体重计算),连续服用5~7天; 若是成年猫,可内服驱蛔药物,如阿苯达唑片剂,一次10mg/kg体重,一天两次,连服3天; 也可内服驱虫清等中药制剂,连服3天。
还可选用非特异性抗菌药物控制细菌感染,同时应用解毒、消肿、杀虫的作用,以利于杀灭消化道内线虫。对蛔目的寄生虫,可注射阿托品等解痉药剂,以缓解胃肠道蠕动亢进,减轻寄生虫造成的腹泻。当机体脱水严重时,应立即补充水分,必要时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。 为了防止驱虫后反复感染,兽医会建议主人定期对宠物进行驱虫。
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,任何驱虫用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,在使用时要严格遵照医生嘱咐,合理给药。